狭义的信息安全:
- 以IT技术为主
广义的信息安全:
- 跨学科领域
- 根本目的是保证业务可持续运行
- 综合考虑人、技术、管理和过程控制
- 不是一个局部,而是一个整体
- 要考虑成本
- 不只是业务的支撑,而是业务的命脉
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:
- 内因:系统复杂性导致漏洞不可避免
- 外因:环境因素、人为因素
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往往是外因+内因
狭义的信息安全:
广义的信息安全:
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:
构成信息安全威胁的往往是外因+内因
1.信息资产是有价值的:软件 硬件 声誉 名誉 人员(最重要),因此采取分级保护
2.信息是无形的,需要载体:脑子、纸、磁盘;载体越复杂,信息价值越高。
3.XX是有生命周期:价值为0时,周期结束。每个 生命周期内(比如:创建、使用、存储、传递、更改、销毁)都要有防护管理措施,因此形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(动态的)。
创建:自建,copy。
数据销毁:真正销毁:不可恢复;正确销毁:遵循企业的废弃策略。
安全根本目的:保证组织业务可持续运行。
安全部门是成本。自上而下运行。
决策层:只有董事会成员才算。
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 ·内因:(漏洞)信息系统复杂性导致漏洞的存在不可避免;
外因(威胁):环境因素、人为因素 ·
信息安全一定是外因成功利用内因,才会有信息安全风险。
信息安全的特征(了解就行): 系统性 动态性 无边界 非传统。
威胁情报(理解):真实性、及时性、相关性、完整性,后建立数据搜集,分析、评估,形成库。
动态感知(理解):建立在威胁情报的基础上,进行预判调整安全策略。
ciso 管理
cise 技术
信息有:1.价值;2.无形;3.生命周期
在信息的全生命周期要做一系列的措施构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
威胁情报需要注意:完整性、真实性、及时性
信息:有价值、无形、有生命周期
信息周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:
1、创建
2、使用
3、存储
4、传递
5、更改
6、销毁
根本目的:1、业务连续性
2、成本
3、自上而下运行
4、持续更新持续改进
问题根源:内因:漏洞
外因:威胁
威胁情报:情报收集,处理(数据库)
1、完整性
2、真实性
3、即时性
4、相关性
态势感知
建立在威胁请报上(利用数据库推理)
加工 处理 传输 使用 共享以后具有价值的内容